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曾用名:防渗技术
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672-1144
CN:61-1404/TV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795203
被引频次:19461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期刊(2014);期刊分类:水利建筑
期刊热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3)

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 创新专业考核机制,加强人才终端监控 学生的考核机制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要在常规教学管理、生产性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设

5 创新专业考核机制,加强人才终端监控

学生的考核机制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要在常规教学管理、生产性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设计与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考核机制。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人才培养周期中终端检验工作中,要求各专业课实行教考分离,让各专业教师结合《建筑与市政工程现场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建立试题库,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均参照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严肃考纪,集中阅卷,把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理念引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为保障实践实训教学质量,对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实践教学登记签到制度,对学生实行一人一卡制度,每张卡都有学生个人信息、课程实践的记录,每位校内指导老师、校外企业实训指导老师都可以在记录卡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并将每次的实训实践内容和完成情况记录成册。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企业融入、项目引领、角色定位、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贯彻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构建“基于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对应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教学模式,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S].2011-07-13.

[2]姜大源.结构问题是课程开发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6-08-23(003).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6-138.

[4]吴晓斌.基于职业标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128-130.

[5]吴志强,汤金华,张蓓,等.基于大类专业理念的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186-188.

[6]陈秋琴.建筑施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88-90.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智慧建造、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逐步由传统的粗犷式发展,向集约化、标准化、环保节能方向转型升级,建筑行业企业呼唤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肩负着为建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教学在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以教学实践迭代更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彰显院校办学特色和亮点。近年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分析建筑行业岗位从业资格标准,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依托现有师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适应职业岗位群需求为导向的“企业融入、项目引领、角色定位、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对接行业人员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1](以下称:人员职业标准),充分调研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组织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通过岗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解构分析,破解传统学科教育的樊篱,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和学习,还包含许多实践方面的内容[2],注重建筑类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拓展BIM技术、智慧建造等前沿技术的教学,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特?建立“基于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对应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程建设过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点具有涉及面广、关联度大的特点,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多,难以程度不同,在对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施工员调研的基础上,对岗位涉及的工作任务调查分析,按照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实现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教学实践进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3]。表1基于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对应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工作岗位(群)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监理员工程建设过程课程名称(1)工程招标投标、承揽施工任务、合同管理课程1: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2: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3:(2)图纸识读与会审建筑构造课程4:建筑CAD课程5:建筑设备课程6:建筑结构与平法识图(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课程7: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施工准备工作课程8:建筑材料与检测(5)在建设场地定位放线、抄平放线、沉降观测课程9:建筑工程测量课程10: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11:(6)组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砌体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1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课程13:钢结构施工与验收课程14:BIM 建模与实务课程15:建筑生产性实训(7)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课程16: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8)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课程17: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18:建筑工程监理概论(9)工程造价管理课程19: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20:建筑工程量清单(10)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及移交课程21: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对接岗位职业能力: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确定了专业就业主要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等5个岗位,按照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认真细化施工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4],梳理知识技能内容,建立与人员职业标准一一对应的课程结构体系,确定了岗位基本、核心、拓展能力三个模块,按照递进式能力培养过程,构建了三层次四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践技能培养符合学生技能的形成规律 探索“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的框架下,借鉴建筑施工图纸贯穿工程项目的可行研究、招投标、设计、施工、运维等全寿命过程的特点,针对典型建筑图纸开发教学实践项目,探索“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专业教学模式。学生从进行学习制图识图,到根据图纸进行招投标和工程概预算,再到按图施工和现场管理,以及照图验收和资料管理,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均以典型的建筑施工图纸为载体,让图纸贯穿整个专业教学过程,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图纸中按标准规范展示,每一门课程的标准得到统一,增强了专业知识技能的整体性、关联度,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值得提出的是,“一套图纸”并不是数量上只有一套,而是具有系统化开展教学的多套典型教学图纸。图1基于递进式技能培养的三层次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结构2 校企协同研发建设,构建“教学训考”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实习实训设施的改善,按照“围绕软件建硬件,建好硬件促软件”的总体方案,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自主研发三个步骤,构建了融“教、学、训、考”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平台,逐步提高校企双方在基地建设上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团队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增强企业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针对建筑大类专业(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合理整合、优化现有实践教学资源[5] 突出“共建、共享”,建造一流实训平台校内实训环境的构建力求做到真实、集成、共享,按照“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原则,在规划设计阶段,做到“溯技研发、分开管理、专业共享”,在建造阶段,专业团队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为学生构建的真实的工地环境,在校内实训基地建造等比例的工程实体,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工程实体内植入二维码技术、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并逐步构建教学资源库、软件实训工作站,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现代科技含量。校内基地建设坚持前瞻性、先进性的原则。紧跟现代建筑前沿技术发展的要求,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基地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新建了“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购置了先进的工程沙盘管理软件,增设了建筑生产性实训场所,校企共建了建筑智能演训中心,在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的场所的同时,也为企业技术推广、职业培训构建信息技术环境。该地基已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安徽省高校自制教学设备仪器一等奖,获省教育厅认定的“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以及“省级试验示范实训中心 坚持“择优、互惠”,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专业教师和外聘教师多方联系,立足于建筑施工企业,并涉及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企业,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所在企业,主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择优选择,以及专业实训项目。专业先后与安庆市工程检测中心、三江建设集团、汇源建设集团、金旭监理公司、营造监理公司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专业与安庆市工程检测中心深度合作,整体引进测试中心,联合成立了建筑工程检测与实训中心,为皖西南地区提供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实现企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校外实训基地的构建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场所,也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专业教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特殊要求是具有“双师”资格,教师不但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动手技能的指导者,“双师型”教师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和专业教学的关键。按照“内培外引、优势互补”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关系,反哺专业内涵建设[6],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在企业技术部门及项目部挂职锻炼,指导工程项目建设,并利用省培、国培、专业技术培训、高校进修、出国访学等方式,提升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达100%。同时聘请多名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工地一线实训指导教师,加强实训教学计划与考核评价的制定。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2019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4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依赖于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力倡导专业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单纯的技能传授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专业教师自主开发课件、视频、图片、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库;利用合作企业建设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实训操作观摩,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活动。同时定期对学生进行技能大赛培训,先后获得安徽省高职高专建筑测量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建筑识图技能大赛二等奖6项、省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等;2016年以来专业依托安庆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开展市级建筑测量技能大赛,中高职在校学生、建筑企业员工共同参加竞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 创新专业考核机制,加强人才终端监控学生的考核机制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要在常规教学管理、生产性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管理、毕业设计与职业资格鉴定等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考核机制。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人才培养周期中终端检验工作中,要求各专业课实行教考分离,让各专业教师结合《建筑与市政工程现场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建立试题库,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均参照建筑行业执业资格考试标准,严肃考纪,集中阅卷,把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理念引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为保障实践实训教学质量,对实训指导教师实行实践教学登记签到制度,对学生实行一人一卡制度,每张卡都有学生个人信息、课程实践的记录,每位校内指导老师、校外企业实训指导老师都可以在记录卡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并将每次的实训实践内容和完成情况记录成册。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企业融入、项目引领、角色定位、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时,贯彻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理念,构建“基于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对应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一套图纸进、一套图纸出”的教学模式,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达95%以上。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 250-2011)[S].2011-07-13.[2]姜大源.结构问题是课程开发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6-08-23(003).[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6-138.[4]吴晓斌.基于职业标准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12):128-130.[5]吴志强,汤金华,张蓓,等.基于大类专业理念的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186-188.[6]陈秋琴.建筑施工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88-90.


文章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jzgcjsysjzzs.cn/qikandaodu/2020/1227/594.html


上一篇: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多模态、多语种建筑工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