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曾用名:防渗技术
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ISSN:1672-1144
CN:61-1404/TV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795203
被引频次:19461
数据库收录:
统计源期刊(2014);期刊分类:水利建筑
期刊热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职建工专业双元三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产教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产教融合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专业规范教学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产教协同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产教融合下,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专业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1-3]。

1 产教双元融合内涵与分析

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是对现行教学模式所采取的优化与完善。产教融合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产教双元在各类资源上的元素互用互配。产教双元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创新技术、改良新工艺,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全新活力,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实施与评价,而且产教融合不是双元主体的短期合作,而是双方针对专业人才进行长期培育甚至终生教育,在教学规划时既注重现实也面向未来。产教融合不仅涉及产教双元主体,还需在政府统筹协调下,实现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优势互补、自然和谐、共谋发展的共同体。

2 产教双元融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应结合“职教20条”,首先确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建工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4]。应优化育人方法,通过产教双元深度合作,在学中做、做中学过程中实现育训结合。应着力落实育人机制,施教过程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建设前,应对照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最新教学标准,并结合学院要求、行业标准进行制订。在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中,应有效借鉴“双元制”模式,不断吸收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并纳入专业教学中。争取实现建工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与建筑市场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对接,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对接。

3 产教“双元三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整体思路

产教双元融合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充分凸显企业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邀请企业、学生代表一起以实地、电话、在线问卷、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方式开展调研,发现学生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待提升,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方面有待加强。通过调研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使得教学中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工作的实际需求更吻合,实现教学目标与工作能力有效对接。明确培养专业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并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明确专业课先导与后续间的前后衔接关系。基本素质课应充分发挥职教集团联合建设的思政教育基地、心理健康中心以及创新创业中心的作用,专业课模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产业界的实训场所、实训设备等资源,通过产教双元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专业资源的优势互补,联合培养懂建筑工程技术、能组织施工、会专业计算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产教“双元三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双元三共”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整体思路Fig.1 Overall thinking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wo Subjects and Three Commons” 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4 产教“双元三共”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4.1 培养目标

专业严格按照学院的办学目标与要求,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定位。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现代化发展与产业升级,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充分调研建筑工程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试验员、测量员、造价员等岗位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炼主要工作内容及专业核心技能,从而明确培养目标并制订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梯进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以适应现代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在产教对接、双元共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也要根据市场调研明确专业的发展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机制,健全专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建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苏锡常”乃至江苏省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围绕区域建筑产业和产业集群,不断改造和拓宽专业服务面向。发挥市级品牌专业优势,以市职教集团联盟为基础和桥梁,辐射带动建筑工程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文章来源:《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jzgcjsysjzzs.cn/qikandaodu/2021/0326/779.html


上一篇:高校建筑工程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技术的控制要点和改进对策